欢迎访问华阳河农场!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
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大豆机遇
浏览次数:667      发布时间:2013-12-26

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大豆机遇  

 

    在持续多年增长后,今年四川省大豆产量继续保持上升势头,预计总产将突破70万吨。在大豆比较效益偏低、全国不少地区大豆种植不断被玉米种植取代的趋势下,为何四川省大豆产量却能稳步提升?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在四川,越来越多的农民改变了玉米套作红薯的传统,开始在玉米地里套作大豆,这不仅改变了四川丘陵山区的旱地立体农业格局,更让人看到了复合种植模式下南方大豆生产的巨大潜力。

    “豆进薯退”在川上演

    四川省西充县青狮镇六村的杨帮顺在玉米地里套种大豆已经有六七年了,算是村里最早一批“改薯为豆”的农民,如今早已是种豆能手,还帮着南充市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张明荣教村民如何套种大豆。他称,看着收成好,这几年在玉米地里套种大豆的村民越来越多。而在以前,村民都习惯在玉米地里套种红薯。

    “豆进薯退”不仅在西充县上演。日前,趁着大豆成熟待收,记者跟随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大豆专家杨文钰教授一行接连走访了射洪县、大英县、乐至县,驱车行驶在山间,大片金黄的大豆地块错落有致地在公路两旁铺开,特别是从大英到乐至一路犹如一条“黄金走廊”。

    “这几年,乐至全县套种红薯面积大幅度下降,主要都是被套种大豆取代。”乐至县农业局农技站站长唐茂斌研究员称,以前农民都是在田坎地边零星种点大豆,大面积套种红薯,而现在全县套作大豆的面积已经超过20万亩,远超过套种红薯。

    自2004年来,四川省套作大豆面积年年增加,今年超过440万亩,10年增加了100多万亩,总产更是增长了近50%。

    套种大豆何以为进?

    “豆进薯退”的背后是养殖结构的改变。杨帮顺称,以前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而红薯是猪的重要口粮,但由于这几年养猪不挣钱,养猪的越来越少。散养农户的大量退出,直接导致红薯作为青饲料的需求量急剧减少。“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使得红薯费工费劳、不耐储的缺点更为突出。”唐茂斌说,但更为关键的,是通过示范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掌握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尝到了玉米大豆双丰收的甜头。

    其实,玉米大豆间混作,在四川早已有之,然而在早期间混作模式下,大豆产量极低,亩产不到30公斤,而且播种、收获都不方便,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能使玉米增产10%,而且大豆平均单产能达120公斤以上,与北方主产区净作大豆单产相当,是传统间混作大豆单产的2-3倍。与玉米套种红薯模式相比,每亩可节本增效300多元。”杨文钰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十余年来致力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研究,通过不断尝试玉米行之间、大豆行之间以及玉米大豆之间的行距,终于找到了最佳的组合。

    “不用开沟起垄,不用人工播栽,以前种地哪有这么轻松!”乐至县双碑村村民吕锡福正和老伴儿在地里收获套作的大豆,他称,从去年开始自己尝试机器播种,虽然每株结荚数量不如往年自己点的,但是不缺窝,收成也更好,相当于白“捡”一季豆。

    2011年,四川农业大学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三中公司开始着手研制玉米联合收割机和大豆联合收割机,目前已经进入终试阶段,初步实现了带状间作套种的全程机械化。可以预见,随着专用机械的研制推广,玉米大豆套作起来将更加省时省力。

    发展脚步还能更快些

    其实,不止是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西南省份近年来间套作大豆发展也很快,而且种植模式呈多样化局面,主要有玉米-大豆、幼果林-大豆、甘蔗-大豆、木薯-大豆、马铃薯-大豆、烟草-大豆、高粱-大豆、小麦-大豆、西瓜-大豆、蔬菜-大豆等间套作模式,其中玉米-大豆模式面积最大,占绝对优势。

    “从发展潜力看,按不与主要粮经作物竞争的原则,可间套作大豆的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烟草、甘蔗,若主要省份按1/3的比例来发展间套作大豆,未来间套作大豆的面积将十分惊人。”作为我国大豆产业体系南方区栽培岗位专家,杨文钰十分看好南方地区间套作大豆的发展。

    间套作大豆的迅猛发展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2010年,农业部要求努力发展南方间套作大豆,四川省5个县成为南方大豆高产创建县。2011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这一规划把大豆纳入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容。

    然而,在杨文钰看来,带状间套作大豆发展的脚步还能更快一些。长期以来,由于南方大豆产量低,生产上不集中、不成规模,一直被视为“低产小作物”、“小杂粮”,不是资金投入的重点。一些地方政府虽然给予了一定的引导资金,但仍是杯水车薪。资金的缺乏造成科研和推广工作的滞后。“东北大豆主产区享受了良种补贴政策,而南方间套作大豆没有任何补贴。”杨文钰说,为了提高带状间套作大豆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实现带状间套作大豆标准化生产,有必要实施间套作大豆良种和技术补贴、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政策,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豆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