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阳河农场!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
中安在线:华阳河农场“三色”经济领跑转型发展
浏览次数:869      发布时间:2014-07-30

中安在线:华阳河农场“三色”经济领跑转型发展

 

   这里曾经是一片沉寂的土地,经过几代农垦人近60年的艰苦开发,如今,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生机勃发。近年来,华阳河农场立足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由单一的棉花生产为主,向粮食生产和种子生产转型,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充分发挥了农垦企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华阳河农场,沿途随处可见连片种植的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生机盎然,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成片相连的瓜蒌地郁郁葱葱,一个个绿色的瓜蒌果吊满了棚架,展示着现代高效农业的风姿……

  长期以来,华阳河农场一直以棉花种植为主,棉花产业被称为传统“银色产业”。但市场波动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棉花机械化程度低等要素制约日益凸显,职工种棉积极性较大程度上受挫。2010以来,该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缩棉、扩粮、种高效”为发展战略,坚持把以优质水稻、小麦种植为主的“金色经济”、以瓜蒌特色种植为主的“橙色经济”、以开发建设米业公司为主的“银色经济”,作为结构调整、促职工增收的重要手段和主攻方向,三大经济板块建设并驾齐驱,为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源动力。

  加快传统农业升级,夯实发展金色经济。该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行土地流转改革,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培育、引进和推广高产优质的棉花、水稻、小麦和大豆新品种,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实现粮食生产向种子生产的转型;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积极探索“豆麦轮作”、“稻麦轮作”种植新模式,粮食生产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华阳河农场已成为皖西南“大粮仓”。今年,该场种植水稻2.6万亩、大豆6万亩、小麦10.4万亩、高粱0.7万亩;午收小麦平均亩产380公斤,最高亩产达460公斤。与此同时,棉花种植面积由原有的9万亩,逐年缩小为如今的0.6万亩。

  引进推广瓜蒌产业,创新培育橙色经济。近年来,该场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整体规划、沿路发展、统一种植、自主销售”,鼓励扶持职工在身份田上种植经济价值高的瓜蒌。在全场一盘棋的框架下,各分场结合自身地形特点,沿路、岗两边种植,这样既可以方便滴灌,又形成了瓜蒌景观,逐渐打造成了“瓜蒌长廊”高效农业示范亮点。同时,引导职工成立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经营,向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方向发展。据该场农业部门统计,2013年,该场瓜蒌种植面积近3200亩,种植户达202户,亩均效益4300元以上,最高亩产值1万元以上。2014年,瓜蒌种植面积达6200亩,新增面积3000亩,滴灌技术应用面积达90%以上。

  做好米业加工文章,整合提升银色经济。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是农场“十二五”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招商引资,该场成立皖垦华农米业有限公司。2012年2月,将一分场轧花厂进行改造,米业公司正式启动建设,建有快速烘干车间、慢速烘干车间、米业加工车间和总库容达5000吨的周转仓库,生产线日产大米100吨,快慢烘干线日处理能力达600吨。今年初,该场进一步调整股权结构,将米业公司由原来私人控股经营变为农场控股经营。追加投资近700万元,新建快速和慢速烘干线各一条,仓库2000平米,金属仓4座和水泥晒场等,进一步增强米业公司粮食烘干和加工生产能力。

  “缩棉、扩粮、种高效”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给华阳河农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3年,全年实现粮豆总产66331吨,再创历史新高;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生产总值2.2亿元;利润总额1412万元,归属母公司利润1465万元,是十一五末的1.82倍,职均收入3.01万元;固定资产总投资3370万元。

  如今,科学释放资源优势,金、橙、银三色引擎齐发,转型与跨越齐驱……一个现代、绿色、幸福的华阳河农场正焕发新的生机。(中安在线 2014年7月28日 汪俊伟)